峰峰矿区磁州窑的守望者——闫保山
闫保山,1948年5月出生在古彭城陶瓷世家,其祖爷爷闫自修、爷爷闫美、父亲闫道宏及两个叔叔都是陶瓷工,他兄妹三人也是从事陶瓷工作的,他的两个女儿也从事陶瓷画工。保山8岁上小学时,为了让父亲在窑厂多挣些钱养家糊口,每天给父亲送午饭,这时他在不合格的瓷坯上学画碗,每天画40—50个,开始对画瓷产生了兴趣,父亲还用大青泥搓成粉笔状晾干作画笔教他在地上练习,这样练习坚持了4年,12岁时因家贫而辍学,为此也中止了在窑厂练画。闫保山退学后为解决家中的生计,到各窑厂拣乏渣(煤核),因他喜欢画陶瓷,处处留心,这期间看会了制陶瓷工艺的全过程。这时,父亲又让他去赶集、赶庙会,观看学习集市上民间剪纸、捏糖人、泥塑玩具纸活儿等。闫保山12岁就能自己画画并上集卖画,13岁去学铁匠,最后因年龄小而放弃了,但认识了铁塑型的特点,对后来陶瓷泥型的认识有较大的帮助。14岁学木匠,学徒工不给工钱、不管饭,从拉大锯开始,不到半年就能做一些简单的木活,因师傅都是做雕花家具,使闫保山对民间美术有了初步认识,一年后因气力不行也放弃了,这频繁的换岗对其后来的陶艺生涯均有极大的启迪和益处。
1962年国家第一次招收陶瓷学徒工,政策规定陶瓷工人的子女可照顾,那时的户口管得也不严,他多报了年龄,实际15岁就进了陶瓷工厂,先学推车、选料、砸料,一年后调到成型车间学习烧大窑(平窑),两年后眼睛被火刺伤,然后调到成型车间刮碗,这时已出现了电动半机械化。18岁时“文革”开始,因他有绘画技艺抽到革委会政工署搞大批判专栏。
1972年陶瓷研究所招收陶瓷画工,经严格考核后到研究所专门从事画工工作,对磁州窑的传统工艺、纹样以及考古研究才真正铺开,并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专家的教导下,闫保山陶艺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陶瓷专家郑珂对他讲:“你是人才,你能继承好磁州窑的文化艺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闫保山从事陶瓷工艺美术设计研究40多年里,印坯、拉坯、雕塑、刻花、划花、窑变釉、凸线纹、添彩珍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有数百件作品参加了国内外陶瓷大展,部分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收藏,1985年绘制的“瓷枕”,获河北省特等奖;1987年的“花口瓶”获河北省一等奖;1993年琉璃釉一次烧成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烧窑改造上获邯郸市“科技进步奖”,同年他制作的“荷花瓶”、“长方枕”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获两项国际大奖;1997年被评为河北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1983年他特意制作的一对2米高黑刻缠枝牡丹梅瓶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陈设;2008年,经世界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闫保山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中国十大陶瓷艺术家,同时,接纳其为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组委会授予闫保山“重建汶川爱心大师”称号,还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银奖奖杯。
峰峰视频
- 峰峰“逸彩杯”最美秋景拍客大赛开
- 峰峰很美,峰峰的秋天很美,峰峰的秋色需要你用一双慧眼来发现,需要你用镜头来将其凝固,使之成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