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陈姓祠堂为峰峰民俗文化留住一所古香古色家园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7-06-06

"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只有做过皇帝或封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也可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法庭。解放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的“破四旧”运动,北方地区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如今在北方已很难见完整祠堂。在太行东麓,鼓山脚下的传统古村落大社镇牛儿庄村却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古香古色庙宇式院落祠堂,这就是2011年被评为邯郸市第一批历史建筑,远近闻名的陈姓祠堂。

 

 


     陈姓祠堂建于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大门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大门两侧的墙体上嵌有高大突出的方形砖柱,砖柱高近6米,由三节组成,下端中间是砖雕阳刻颜体的九字对联,上中端是砖雕图案,使拱券式平缓的门楼显得别致清新而高雅。门楼正上方中间有一砖雕阳刻匾额《陈姓祠堂》,匾额上方有三个砖垛造型,中间半圆形,刻有民国的青天白日旗,两边是三角形装饰。仪门为二门,是木制的垂花门,与大门连为一体。主房正面为青石廊柱,廊柱高2.5米,柱基为鼓形,柱体为正六棱形,廊柱上有精美的彩绘装饰。青石廊柱上有对联:海内儒宗传千古永垂典范,名题殿柱序一家世代流源。青石廊柱和彩绘的木质廊檐配以硬山布瓦歇山顶的正房建筑,使主房显得颇为古朴大方。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