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彭城老街里大才女王风英 《瓷器之美》不一样的家乡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7-06-28

穿越时光的隧道,喜欢在暖暖的日子里品读瓷器,就像给这些冰冷的瓷器赋予了生命力……”近来,一篇题为《瓷器之美》的文章吸引了小编的眼球,随着作者的描绘,小编仿佛看到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华丽丽地在眼前异彩纷呈。心想,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刻画出如此细腻的作品?带着对作者的好奇心,小编采访到了文章的作者王风英。
0.jpg
作者简介: 

王风英(笔名花瓣雨、蓝小柯),土生土长的彭城人。毕业于彭城小学、十五中学。原耐火厂从事工业统计工作。擅长感悟、书评、旅游、散文、随笔等文体。写作近十年间,有作品在《意林》《格言》《青年博览》《特别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国侨报》《香港大公报》等国内外800多家媒体发表,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与人合著《另一种方式的花开》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中考美文作品集《勇气改变世界》、作家成长励志系列《另一种方式的花开》、收获感动与灵感的《最美文.中学生本》等各类丛书。前后历时四年,出版新书《行动力:别让你的梦想一直是个空想》,在当当、京东、亚马逊、淘宝等各大网站隆重上市,定位于大众读者,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启迪智慧、滋润心灵、提升素养的作用。


 问:能讲一下您的写作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吗?

答:可能从小喜欢读书、喜欢幻想的缘故,一直对文字有种敬仰与虔诚。虽然对文字心生欢喜,却总觉得文字于我可望而不可即。直到2004年,家里买了一台电脑,通过网络我认识了一些同样爱好写作的文友。在文友的鼓励下,我开始试着写一些简单的文字,终于,我的第一篇文章《感受阳光》于2004年10月在《邯郸晚报》发表,激动的心情真的无以言表。记得当时,我搜集了好几份报纸,见到相熟的朋友便告知,看……我的文字也变成了铅字。这之后,写作的动力就更大了。如果之前算小打小闹的话,2008年,我正式踏入写手的行列,成为一名真正的写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刊登有王风英作品的报刊、杂志和她的第一本书
 问:从事写作平常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比如去采采风,旅旅游呢?
答:采采风、旅旅游,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很多的旅游稿件就来自亲身的经历。但更多是时间,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强调了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读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让我明白了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包含在这几个字里——“等待和希望”;读《三毛作品》,让我感受了在生命的每一次旅途中,如何去爱,去感恩;读《林徽因传》一书,让我懂得了一个女子该树立怎样的浪漫、优雅、敬业、高贵的品质。其实写作就是一定要多读多写,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写得多了,自然也就掌握了一些写作的规律与技巧。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心思细腻、擅于观察,你会发现,身边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是文章。


 问:现在,写作对于你来说是谋生的方式吗?

答:刚刚进入写作这个圈子的时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爱好,像很多人喜欢健身、唱歌、跳舞一样的爱好。但随着时间的延伸,每天晚上,我总会不自觉地坐到电脑前,很多时候一写就写到了夜里两三点,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我最有灵感、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因此,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类似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状态和习惯,谈不上是谋生的方式,仅仅就是一种习惯。


 问:您觉得写作有什么技巧吗?
答:写作的技巧,那便是勤奋。如果没有我每天的挑灯夜战,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作家周海亮便认同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便显示出了一定的写作天赋,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记得有一次,我弟弟作文不会写,结果我就帮弟弟写了,老师在课堂读弟弟的作文时,弟弟说吓得当时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后来在彭耐参加工作后,单位办简报,几乎每期都有我写的表扬稿。其实,说到底,技巧就是天赋加上兴趣,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如此而已。


 问:听说您出版了一本新书,出版的过程顺利吗?想对读者说什么呢?
答:新书《行动力,别让你的梦想一直是个空想》前后历时四年,经过反复修改、校对、改版,的确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好在终于在2017年6月出版了。此书全貌地呈现了一个个用顽强、坚韧、执着而精心编织的心路故事,阅读此书,希望能开启读者的智慧,启迪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在感知生命之美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感悟生活、了解世界,早日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问: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十年写作路最想说的话吧!

答:人生本就是一场漂泊的漫游,遇见谁都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就如同我遇见文字,并与之结缘。转眼,我与文字一起共舞也已将近十年,无论是闪烁光辉的美德、涤荡心灵的历练、发人深思的智慧,还是带给读者无尽感动与启示的美好情感,都终将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遇见。此外,珍重记下,那些曾给予我无私帮助的编辑、文友和读者们,谢谢你们,因为一路上有你们的陪伴与鼓励,才有了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才有了《行动力:别让你的梦想一直是个空想》一书的结集出版。谢谢你们!谢谢生命中所有的相遇!


《瓷器之美》原文 作者:王风英

身为峰峰人,我的内心时常会涌起一股莫名的骄傲与感动,因为我的故乡不仅有蜿蜒逶迤的山水,古色古香的老街,而且有着“瓷器之都”的美誉。在当地,瓷器堪称我们生存的法宝,点土成金,制作出的瓷器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堪比玉器。

瓷器之美,首先美在她的气质,那是一种宁静典雅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温厚、含蓄,单纯和谐,雍容大气;其次,瓷器之美,美在形,瓷器之韵,美在色,当一件件或瓶、或罐、或碗、或杯的瓷器,在洁白的釉面染上亮丽的色彩,便仿佛浸润上美丽澄澈的湖光十色,瞬间流光溢彩,魅惑无比。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峰峰“磁州窑”盛产的瓷器同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四世纪(隋代)这里已开始生产青瓷器,到了十世纪(宋代),由于这里窑场勃兴、制瓷技艺精湛,形成了以磁县观台镇、峰峰矿区临水镇和彭城镇为中心的窑口,因此磁州窑著称于世。磁州窑历经千年窑火不熄,烧制出的瓷器早已成为我国艺术瑰宝,且蒸蒸日上,方兴未艾。

穿越时光的隧道,喜欢在暖暖的日子里品读瓷器,就像给这些冰冷的瓷器赋予了生命力。白玉瓷,它凝如脂、洁白细腻,小巧精致得仿若江南女子。翡翠瓷,则青翠欲滴、温润如玉、纹样经典繁复,釉色纯净瑰丽。而青花瓷,波澜不惊,却流露出盛世风华;淡泊宁静,却蕴含着无限韵味。细细观赏,一种古朴宁然的芳菲满溢,带着唐宋的高雅,携着元明的底蕴,伴着一份萦绕不散的情愫,随着匠人的双手,把历史的缩影都融进了这青花瓷中……突然,恍惚中有种错觉,仿佛自己置身在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里。

瓷器之美,美在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滋润细媚有细纹。”这是瓷器制作的最高境界,也是对瓷器的最高赞美。难怪曾引来无数文人雅客的诗情画意,“类冰,类玉天下第一。”唐代诗人陆羽曾如此描摹秘色瓷的晶莹透净。陆龟蒙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人用清丽雅致的千峰秀色,贴切地描述了瓷器如冰胜玉的釉色,令人耳目一新。“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溃。”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无论是染上春水的明月,还是以薄冰盛上绿云,诗人仅仅用28个字便将瓷器百转千折的美演绎得柔和似水,淋漓尽致。

沿着诗人的风情,总是寻觅了又寻觅。那日漫步在古镇老街,一个陶瓷作坊让我驻足。作坊里,一个留着花白胡须的老先生正专心致志地在一件胚胎上雕刻着花纹,那上下翻飞娴熟的刀法,瞬间在胚胎上如花般美丽绽放。看到我,老先生微微一笑,便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十四岁那年,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和村里几个同伴一起被送到了一家陶瓷作坊做学徒,可要想出徒,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有急功近利之心,需要耐着性子长时间的学习和操练。那些日子,他夜以继日地苦练技艺,手上磨出了茧,眼睛熬出了红血丝,而一起学徒的几个孩子终因耐不住枯燥和寂寞都先后放弃,只有他执着地坚持下来。如今,他的作品广为流传,不仅标价昂贵,还多次获得政府奖励。听完老先生的故事让我不仅感叹,一件件璀璨亮丽的瓷器,浸透了多少陶艺师傅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多少技艺人员的聪明和才智。

古老的磁州窑,必定蕴藏着艺术的宝藏。来吧,请到峰峰瓷都来,遇见一件心仪的瓷器,把“艺术”带回家。闲暇之时,品茗赏瓷,沉浸于神韵精绝的瓷器之中,让纷杂的心灵从此变得平静而美丽。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