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薛村的卤子、豆沫儿、豆腐在鼓山周围非常出名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7-07-17

历史上,薛村的卖的吃食在鼓山周围是非常出名的。


薛村没有集市,平时走街串巷叫卖,方圆十几里地村子的庙会、集日,薛村卖吃食的摊贩,天不明就早早起来赶摊位。从锅碗瓢盆,以及各种准备好的原料,支起锅灶,从早卖到晚,来吃的人络绎不绝,吃一回薛村吃食哪才叫解馋。薛村最有名的吃食有三种。


卤子 又叫面筋汤或糊辣汤,别的地方也有,但薛村的最正宗最。其做法是把上等的白面和成很软的面,为增加弹性,可以放点食盐,然后使劲用手抓面,反复揉揣,提出面筋。把剩余的面汤倒入滚开的锅里,做成面汤。在把提取的面筋做成小条状,放入锅里,再放入煮熟的花生米,海带丝、粉条、食盐、醋、酱油等继续煮,煮开后,各种材料便浑然一体了。卤子既可当饭吃又可当菜吃也可汤喝。每逢周围村子的集日或会日,卖卤子的薛村人提前把摊位支好,大锅里热气腾腾卤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买上几个麻糖,配一碗热气腾腾的卤子,吃的那叫一个惬意。直到现在卤子也是鼓山周围人十分喜爱的早餐。在大街小巷,仍有卖卤子的小摊,舀一碗热乎乎的卤子,撒上些芝麻盐,再买上几根油条,吃起来又滑又香,回味无穷。鼓山前薛村周围人无论走的多远,职位再高,看见街边的卤子摊,总要停下匆匆的脚步,喝一碗热气腾腾的卤子,既解了馋虫,也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过去,薛村卖卤子有五六家,其中张家的“五时卤子”最为有名。


豆沫儿  薛村的豆沫是非常有讲究的,由于是外卖,只能以口感和量多取胜,口感自不必说,别村的豆沫是半大的碗,而薛村的豆沫则是大海碗。薛村的豆沫从原料选择、加工、配料、味道都有独到之处。第一选用梯田的旱地小米为原料,精选淘洗后,再加以炒熟的大小茴香、花椒等用石磨磨制。熬粥时加以花生米、黄豆、白豆腐、油炸豆腐、碎粉条、海带丝、菠菜等,盛到碗里后再撒些芝麻盐,吃起来细腻咸香,老少皆宜。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沫儿,再配上几根刚出锅的麻糖或烧饼,花不了几个钱,一顿早餐吃的舒服而惬意。每逢周围村子会日和集日,卖豆沫的提前支起锅灶,熬好豆沫,摊主一人炸麻糖,一人舀豆沫忙的不宜乐呼。豆沫是早饭,一般和麻糖搭配,一碗豆沫配上几个麻糖,就是一顿快捷实惠的早餐,现在街头的早餐,豆沫儿、麻糖、烧饼仍是主角,除了方便省事外,实惠还是第一的。昔日薛村卖豆沫也有三四家,薛村豆沫最正宗有名的是张家的“兰柱豆沫”。


豆腐  由于卤子、豆沫都要有豆腐做配菜,所以卖卤子、豆沫的人家,白天出摊,晚上做豆腐,精打细算闲不主住的买卖人不但晚上有活干,自家做豆腐也大大节省了卤子、豆沫的成本,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薛村人做的豆腐除选料上等外,做出的豆腐更是清香可口。在当地有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户人家的主人去集市上买豆腐,看见薛村人卖的豆腐比别人的贵,就想难为一下摊主,对摊主说,我这里有一根马尾巴,称一斤豆腐,用马尾巴拴住中间,若能用手提起来,你的豆腐我全部买下。摊主心里有底,不慌不忙对看热闹的人们说,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做个见证,就按刚才大老爷说的办,但我再加一条,若马尾巴提不起豆腐,今天我的豆腐全部送给大老爷。说罢称了一斤豆腐,用马尾巴拴住中间,轻轻的提了起来,看热闹的鼓掌。从此在当地就留下了“马尾巴栓豆腐——能提起”的俗语。卖豆腐的也和这位大财主成了朋友,每天让卖豆腐的摊主往他家送豆腐。薛村的豆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隔夜不馊。在过去没有冰箱冰柜的年代里,豆腐是半成品,热天最容易变质,隔夜发馊,卖不出去的豆腐只好白白扔掉,十分可惜,所以做豆腐的作坊根据市场行情,宁可少卖些钱,也不敢多做豆腐,卖不掉就得白白扔掉。但薛村的豆腐不会这样,即便是隔夜第二天照样清香可口,照买不误,在当地真是一绝。过去,张家“老五豆腐”最有名,随着商品大潮的涌现,利润的减少,现在已无人做豆腐,“隔夜不馊豆腐”的手艺已失传。除此之外,薛村的麻糖、灌肠、凉粉等是当地也是名吃。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