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变通途,峰峰第一代养路人的点滴记忆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8-10-18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纵横交错的条条大路;是劳动,使广袤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永不止息……今天,让我们头顶草帽,背上铁锹,与峰峰矿区第一代养路人共同劳作。
峰峰矿区公路变迁点滴记忆
作者简介
孙永庆,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1979年在邯郸陶瓷子弟学校参加工作,历任陶瓷子弟学校分校负责人、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8月,陶校和地方学校合并,任新华小学副校长,期间参与峰峰矿区政协组织的峰峰矿区校史、彭城学区校史的收集撰写工作,后任新华小学首任党支部书记。
1975年8月5日,学校放暑假了。我们一行5人从彭城南部的东保障村步行到常范口,在老职工的带领下,乘坐市区到和村的公交车,抵达位于和村街北头东侧和村“道班”(公路站分属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分厂),与和村马车队毗邻。(当时和村马车队正式名称叫峰峰矿区交运局马车四队或五队,记不太清了)
峰峰矿区交运局公路管理站大部分家属、子弟,在暑寒假时候都要到公路站上临时班,那时候还没有打工一说,我想可能是公路上的确需要劳力,同时也是照顾家属、子弟。改革开放前,峰峰矿区大部分主干路段都还是土路,俗称坩子土。我们这些学生临时工,主要是在老职工的带领下,开展修补路肩和公路补坑工作。
如有某些路段损毁严重的,就需要大修,也就是整条路全方位铺一层坩子土,后面是畜力车拉着两节汽油桶焊接的水箱洒水。这时往往是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也就相当繁重。
8月12日恰巧就赶上通二矿口至青年矿路段的大修理。我们五人被杨班长分配的任务是每人跟一辆马车,负责包干装卸工作。马车队也是黎明就开始整装待发,手脚麻利的老车把式五点就出车了。车把式实行包工制,上午运三趟,下午运三趟。几天过去了,我发现了许多窍门,比如都是早上五、六点出车,有的马车下午六点左右就收车了,而有的马车却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蹒跚而归。经过观察我发现,凡是快的马车,那车老板子也都是性格豪放、手脚麻利的主,而且那马或者骡似乎非常有灵性,和赶车的主人配合得珠联壁合、天衣无缝。
刚开始两天,我跟王老师傅装卸车。王师傅五短的身材,体态比较臃肿,话不多,面目和善,说话不紧不慢的。他赶的那三匹马,也是特别肥硕,性格也和王师傅差不多,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出车特别早,收车特别晚。
后来的日子,我每天早早吃完饭提前到马车队选择车把式。其中有一位姓李的车把式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老李师傅40多岁,长得瘦长精干,双目有神,走起路来风驰电掣。而李师傅赶的三匹马从外观到性格,也和李师傅一模一样,尤其是驾辕的那匹棕红色的马,也是瘦高精干,脖子两侧佩戴大号铃铛,走起路来那脖子总是仰着,且有点侧歪着,再配上那大号铃铛清脆的当当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甚是威武。收车早的时候,我也学着老职工的样子,把公路上一堆一堆的坩子土铺撒在公路上,只是平整度差了许多许多。
四十多年过去了,经历的很多事情大都忘却了,惟有这段少年时代的修路往事,使我记忆犹新。峰峰矿区第一代养路人,身穿破旧的工作服,头顶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挥汗如雨,铁锹左右飞舞,坩土如撒珍珠,坑洼变通途......这劳作的场景仿佛就象青田石上的刀刻一样,历久弥新。
关于峰峰第一代养路人的故事
就分享到这里
之后我们还会继续为您展示
其他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优秀文章
敬请期待!
同时,也欢迎您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ffwxj@126.com
峰峰矿区公路变迁点滴记忆
作者简介
孙永庆,1961年出生,大专学历。1979年在邯郸陶瓷子弟学校参加工作,历任陶瓷子弟学校分校负责人、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8月,陶校和地方学校合并,任新华小学副校长,期间参与峰峰矿区政协组织的峰峰矿区校史、彭城学区校史的收集撰写工作,后任新华小学首任党支部书记。
1975年8月5日,学校放暑假了。我们一行5人从彭城南部的东保障村步行到常范口,在老职工的带领下,乘坐市区到和村的公交车,抵达位于和村街北头东侧和村“道班”(公路站分属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分厂),与和村马车队毗邻。(当时和村马车队正式名称叫峰峰矿区交运局马车四队或五队,记不太清了)
峰峰矿区交运局公路管理站大部分家属、子弟,在暑寒假时候都要到公路站上临时班,那时候还没有打工一说,我想可能是公路上的确需要劳力,同时也是照顾家属、子弟。改革开放前,峰峰矿区大部分主干路段都还是土路,俗称坩子土。我们这些学生临时工,主要是在老职工的带领下,开展修补路肩和公路补坑工作。
如有某些路段损毁严重的,就需要大修,也就是整条路全方位铺一层坩子土,后面是畜力车拉着两节汽油桶焊接的水箱洒水。这时往往是时间紧任务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也就相当繁重。
8月12日恰巧就赶上通二矿口至青年矿路段的大修理。我们五人被杨班长分配的任务是每人跟一辆马车,负责包干装卸工作。马车队也是黎明就开始整装待发,手脚麻利的老车把式五点就出车了。车把式实行包工制,上午运三趟,下午运三趟。几天过去了,我发现了许多窍门,比如都是早上五、六点出车,有的马车下午六点左右就收车了,而有的马车却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蹒跚而归。经过观察我发现,凡是快的马车,那车老板子也都是性格豪放、手脚麻利的主,而且那马或者骡似乎非常有灵性,和赶车的主人配合得珠联壁合、天衣无缝。
刚开始两天,我跟王老师傅装卸车。王师傅五短的身材,体态比较臃肿,话不多,面目和善,说话不紧不慢的。他赶的那三匹马,也是特别肥硕,性格也和王师傅差不多,走起路来不紧不慢。出车特别早,收车特别晚。
后来的日子,我每天早早吃完饭提前到马车队选择车把式。其中有一位姓李的车把式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老李师傅40多岁,长得瘦长精干,双目有神,走起路来风驰电掣。而李师傅赶的三匹马从外观到性格,也和李师傅一模一样,尤其是驾辕的那匹棕红色的马,也是瘦高精干,脖子两侧佩戴大号铃铛,走起路来那脖子总是仰着,且有点侧歪着,再配上那大号铃铛清脆的当当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甚是威武。收车早的时候,我也学着老职工的样子,把公路上一堆一堆的坩子土铺撒在公路上,只是平整度差了许多许多。
四十多年过去了,经历的很多事情大都忘却了,惟有这段少年时代的修路往事,使我记忆犹新。峰峰矿区第一代养路人,身穿破旧的工作服,头顶草帽,脖子上挂着毛巾,挥汗如雨,铁锹左右飞舞,坩土如撒珍珠,坑洼变通途......这劳作的场景仿佛就象青田石上的刀刻一样,历久弥新。
关于峰峰第一代养路人的故事
就分享到这里
之后我们还会继续为您展示
其他关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优秀文章
敬请期待!
同时,也欢迎您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ffwxj@126.com
分享到:
相关信息
- 8月4日春光中学门口发生交通事故,
- 峰峰热点刚刚收到一位网友提供的线索,他告诉小编今天下午四点钟在春光中学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