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矿区将2019年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年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9-05-15
峰峰矿区位于河北省南部,西依巍巍太行,东眺华北大平原,全区面积353平方公里,辖9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57个农村社区、68个城市社区,总人口53万,是一个工农交叉、城乡交错的资源型老工矿区。近年来,峰峰矿区大力实施“1231”发展战略,即扭住老工矿区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驱动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北部新区两个引擎,做强新兴服务业、新材料和新型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打造一个以“滏源福地、瓷韵响堂”为名片的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特别是今年以来,峰峰矿区将2019年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峰峰”建设,重点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9+6”模式,举全区之力推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促农村基础大改善、面貌大提升、形象大发展,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群众。


“找书记到工地、找区长到现场”,峰峰以“一线工作法”传压力、严部署、推进度、解难题,激发广大干部在“九个全域”的第一线拧紧螺丝、担当实干,用“健康黑”干出了“农村美”,实现了干群“零距离”。

统筹全局:九个全域“一盘棋”,集中精力办大事

为全力以赴打好“九个全域”攻坚硬仗,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统筹考虑、严密分析,将“厕所革命”与全域污水处理并行推进。同时,强化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编制城乡总规和控详规,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特别是把157个村划分为特色发展、传统保护等4大类七个方面,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明确开发边界和发展方向。全区上下“一盘棋”,各项工作统筹考量,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力争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花小钱办大事。

从昔日露天坑到今日水冲厕,峰峰用好污水管网建设全覆盖有利条件,将“厕所革命”与全域污水治理并行推进,坚决实施旱厕“清零”,因地制宜推广采用水冲式厕所。目前,已完成改厕3.5万户,各村高标准建设水冲式示范公厕198座,实现了“村村有水冲式公厕”目标。实行“政府引导补助,镇村参与建设,农户主体实施”的办法,区级层面统一建设“大三格”沉淀井,及时发放改厕补贴,镇村做好支管网建设和定期维护,确保农民用得起、用得好,靠小厕所实现了大革命、改变了大民生。

因地制宜:百企帮百村,企地合作共赢发展

创新实施“百企帮百村、部门包乡镇”帮扶机制,筛选出峰峰集团、金隅太行等157家企业和区直单位,与全区157个村精准结对,并通过帮资金、帮政策、帮思路、帮就业、帮发展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全区11个乡镇、街道分别建成一处湿地公园,各村全部实现了“六有”目标,全区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

从荒山裸土到万亩秀林,峰峰对全域国省干道配建带微地形的高档绿化带。同时,将景观式绿化和大户造林作为两大特色,注重培育造林大户,引导社会成功人士、本地企业家,投身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实行“土地入股,合作化经营”模式,众怡、鑫伯特、绿坤、首冠等一批农业生态观光园从无到有,观赏苗木、富硒桃、首冠牡丹、南胡樱桃等拳头品牌,李庄、张家楼、东和等旅游村蓬勃发展,有效带动就业,村企联手产生了乘法效应。

采矿业的发展,衍生出大量的山体创伤、地质沉陷等生态遗留问题。峰峰各乡镇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沟渠坑塘,引入地表径流、工矿疏干水、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打造生态湿地修复工程。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削坡平整、造林绿化等措施,启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百日攻坚”。合信集团投资帮扶建设的“老道泉”生态湿地,河北峰峰众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开发的响堂生态谷均是该地企地合作模式的典范代表,成为周边乡村百姓可以共享的休闲去处和生态财富。

开拓创新:新思路、新办法,走出全省独创“峰峰”模式

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底子差,面对整治难题,峰峰干部队伍着眼全局,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分析对策,开创出人居环境新路子。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峰峰扭住全域整治抓手,通过分类处理、市场运作、无害化终端建设集中解决垃圾围村问题,实现了从垃圾围村到清洁入窑的转变,在全域垃圾治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按照“两筐两桶”分类法,峰峰将农村生活垃圾分四大类,采取三次分类处理流程。金隅太行集团的无害化垃圾处理示范线作为处理终端,通过“吃垃圾、造水泥”的方式,年处理垃圾不少于15.5万吨,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推动形成了从“垃圾填埋占地污染”到“变废为宝全利用”的跨越。

峰峰把“全域农村道路翻修一遍”作为全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按照“路面以下镇村干、路面以上区里包”的办法,对全域老旧农村路和新规划道路进行修建、拓宽。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长制”,道路兑现“户籍领养”,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实现“有路必管”。充分发挥老工矿区的资源优势,将煤矸石、废钢渣作为路基建设的原料之一,对集体收入不好的村,鼓励用拆违产生的废砖、片石进行硬化,极大地节约了建设资金,真正花小钱办大事。同时,逐步优化调整客运路线,居民“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公交”。

峰峰邀请中科院团队制定个性化方案,按照“近郊村污水入网、傍水村一体化处理、落差村无动力收集”的治理方向,分类施策解决城乡生活污水问题:一是主城区进入市政管网模式,按照“就近处理、能并则并”原则,将城区周边24个村全部并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二是进入重点镇污水处理厂模式,在人口密集的集镇已建设2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对周边6个村形成了带动辐射效应;三是智能一体化设备模式,对17个傍水周边村采用智能一体化设备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四是无动力生物处理模式,对110个村庄,采用生物处理结合生态处理的复合处理技术,用高差势能代替动力电能收集污水,通过三级处理,既破解了操作难、维护难、费用高等问题,又打造了水处理、水循环、水生态“三位一体”的村庄湿地景观。

培育特色:鼓励文化多元,为乡村振兴注入精气神

峰峰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细胞工程”,融入镇村历史文化内涵、特色经济,将“美丽庭院”与民宿、观光、采摘等农旅产业相结合。以彭城张家楼自制红薯粉条、日常用品为代表的经济型庭院;以义井李庄十字绣、手涂画为代表的文化型庭院;以和村何庄制作假山、木雕为代表的发展型庭院;以界城前河庄家栽植金桔为代表的生态型庭院不断涌现,以一户户“小盆景”汇聚成农村人居环境的“大风景”。

遵循“一村一品”的工作理念,推动全域美化亮化工作顺利开展,在墙体美化上,采用净化与粉刷相结合;在文化墙的绘制上,坚持“5+1”原则,做到“五有”基础上,凸显一处本土特色文化。在街巷村口标识制作上,根据历史典故、地理标志、文化内涵等安装村庄标识和指示牌。在亮化工作上,对重点旅游村采用高标准景观亮化,对其它一般村,按照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由村派专人维护,承担相关费用。

小桥流水,草木葱茏,处处姹紫嫣红

村在林中、家在水边、绿在身旁

这是峰峰人多年来对家乡环境的美好憧憬

如今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这个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