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骆同彦采访及左马右各骆同彦发表作品目录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9-06-09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收获”生活中,有人收获了爱情,有人收获了事业,有人收获了财富,有人收获了认可,而咱们今天的主人公,收获了《收获》!小编,收获了《收获》是啥意思?你没说错吧?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没有!小编口中的《收获》,是一本知名杂志哦~~
《收获》杂志《收获》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余华、贾平凹、王安忆、王朔、莫言、路遥、迟子建、安妮宝贝等知名作家的小说经常在《收获》上发表,由此可见《收获》在文学上的地位。
在《收获》2018年第三期,由左马右各创作的《面花年二》赫然在目,这个名字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从今天起,小编觉得,每一个峰峰人都应该知道他!没错,左马右各,是咱峰峰人!!!
左马右各,原名骆同彦,是我区唯一一位省作协签约作家,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1966年10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现供职于孙庄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小说写作,在《收获》《北京文学》《青年文学》《上海文化》《南方文坛》《名作欣赏》《文艺报》《文学报》《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散文随笔作品。
一位煤矿工人怎么能跟“作家”有关联呢?带着对左马右各的崇拜和一肚子好奇,小编专程来到孙庄矿,采访了今天的主人公。 见到骆同彦时,他正在处理工作上的一些文件,年逾50的他举止儒雅,双目炯炯有神,气质倒是与“作家”这个词汇很吻合,他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骆老师为我们沏了杯热茶,访谈正式开始。
Q
骆老师,很荣幸见到您本人,首先对您在《收获》上发表文章表示祝贺!作为一名在煤矿工作的人,您是怎样与写作结缘的呢?
骆同彦:我属于从小到大语文成绩都比较好的学生。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写作。开始是写点诗歌、散文,和同样热爱写作的同事们一起交流分享。后来,有个朋友调侃说:“老骆,你文笔不差,阅读量也大,又有生活积累,何不写写小说试试~”他随便这么一说,我却听进去了,于是,就开始尝试小说写作。写完后海投,没想到竟然陆陆续续被各大杂志刊发了,2015 年,我写的中篇小说《韦三》在《湖南文学》第11期发表,这让人又惊喜又惊讶,于是,创作小说这件事便一发不可收。
Q
您的作品大多是什么题材?跟您的学习、工作经历有关吗?
骆同彦:我从小生长在煤矿,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下井了,先后做过采煤工人、机电工、办公室内勤,后来又到过电讯科、宣传部,现在在矿上的纪委工作,所以,我的作品大多是以峰峰矿区、以煤矿生活为背景。
Q
您通常都是什么时间创作的?您的写作习惯是什么?
骆同彦:上班时间事情琐碎,所以我都是晚上在家写作的。我母亲身体不好,现在和我一起住。每天晚上,等她睡着后,我就开始一个人写东西了,这时候周围很安静,能够静下心来搞创作。一般会写到凌晨两点左右。我的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早晨6:10起床,吃罢早饭,时间早,就利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阅读。平时也是,有闲余时间都用在阅读上。晚上,再拿出来前一天写过的东西,从头到尾读一遍,再继续写。写作以来,差不多一直是这个习惯。
Q
在写作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很艰难的时候?有想过放弃吗?
骆同彦:谈不上困难,困惑和犹疑还是有的。我写东西完全是出于喜欢和兴趣,没有把它当做谋生工具,所以自然不会因为写作造成什么精神、生活上的压力。对于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我会努力做好。
Q
您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是依靠灵感、顿悟吗?
骆同彦:要想写出好作品,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好多经典的书籍,我会反复读很多遍,除了读旧书,还要多买新书,我每年都会花3000元左右买书。记得有一年,我总共买了115本新书,还都读完了。读书多了,积累自然也多,再加上多做读书笔记、多思考,写起来也就不觉得多么困难。至于灵感,我觉得是靠不住的。因为写作是个苦差事,绝对不可能是一次两次偶然闪现的灵感就能成就一个作家的,只有多读书,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Q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您对峰峰的青年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骆同彦:我在上海参加“文学周”活动的时候,深刻感受到那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热爱读书的群体非常多,很多读书讲座现场爆满,没有座位,年轻的大学生们就是在人群后面站着也要把讲座听完。这是一个整体向上的时代,青年人是时代建设的主力军,一定要多读书,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努力为繁荣咱们峰峰的文化事业做贡献。
骆同彦发表作品目录:
●2018年第1期《名作欣赏》发表评论《寻找文学地图的写作者——王苏辛小说集<白夜照相馆>》;
●2018年第3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小说世界里的工厂风情与悲歌——刘建东小说集<黑眼睛>》;
●2018年第3期《阳光》发表短篇小说《意外事件》;
●2018年第4期《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谢庄的尤大》;
●2018年第3期《收获》,发表中篇小说《面花年二》;
●2018年第10期《阳光》发表评论《陷入无限劫争的人生》;
●2018年10月出版的《光不灭——文学中的孙诒让》(程德培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收录文学评论《大师远去,光无能灭》;
●2017年第1期《青年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独手窦五》;
●2017年第1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非经典阅读实验——王秀云的两个小说》;
●2017年第2期《飞天》发表评论《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弋舟小说<所有路的尽头>》;
●2017年的5期《山东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他已不再是我》;
●2017年第5期《南方文坛》发表评论《镜映现实的历史影像——杨晓升系列医疗小说》;
●2017年第9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一个颠错世界的旁观者——谈祁媛小说》;
2017年第11期《青年文学》发表文学对谈《有力量的作家会制造泥沙俱下的浑然景象——关于迪伦马特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
●2017年第12期《山西文学》发表评论《重逢事实的纪念册——弋舟小说集<丙申故事集>》;
●2016年12月11日发上海《青年报》新周刊专栏《精神追索的历险者——张楚小说阅读记忆》;
●2015年第7期《散文百家》杂志发散文《时光中慢慢老去的母亲》;
●2015年第11期《湖南文学》发表中篇小说《韦三》;
●2014年第11期《星星诗刊》散文诗版发散文诗一组;
●2013年第5期《阳光》发长篇随笔《我和煤矿散在风中的岁月和故事》;
●2012年第8期《阳光》杂志发长篇散文《一个人和山地相遇》。
另在《文艺报》《文学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2000字左右短评多篇。
《收获》杂志《收获》是在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它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本大型的文学双月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余华、贾平凹、王安忆、王朔、莫言、路遥、迟子建、安妮宝贝等知名作家的小说经常在《收获》上发表,由此可见《收获》在文学上的地位。
在《收获》2018年第三期,由左马右各创作的《面花年二》赫然在目,这个名字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从今天起,小编觉得,每一个峰峰人都应该知道他!没错,左马右各,是咱峰峰人!!!
左马右各,原名骆同彦,是我区唯一一位省作协签约作家,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1966年10月出生,1982年10月参加工作,现供职于孙庄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开始小说写作,在《收获》《北京文学》《青年文学》《上海文化》《南方文坛》《名作欣赏》《文艺报》《文学报》《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中短篇小说、文学评论、散文随笔作品。
一位煤矿工人怎么能跟“作家”有关联呢?带着对左马右各的崇拜和一肚子好奇,小编专程来到孙庄矿,采访了今天的主人公。 见到骆同彦时,他正在处理工作上的一些文件,年逾50的他举止儒雅,双目炯炯有神,气质倒是与“作家”这个词汇很吻合,他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骆老师为我们沏了杯热茶,访谈正式开始。
Q
骆老师,很荣幸见到您本人,首先对您在《收获》上发表文章表示祝贺!作为一名在煤矿工作的人,您是怎样与写作结缘的呢?
骆同彦:我属于从小到大语文成绩都比较好的学生。偶然的机会,喜欢上了写作。开始是写点诗歌、散文,和同样热爱写作的同事们一起交流分享。后来,有个朋友调侃说:“老骆,你文笔不差,阅读量也大,又有生活积累,何不写写小说试试~”他随便这么一说,我却听进去了,于是,就开始尝试小说写作。写完后海投,没想到竟然陆陆续续被各大杂志刊发了,2015 年,我写的中篇小说《韦三》在《湖南文学》第11期发表,这让人又惊喜又惊讶,于是,创作小说这件事便一发不可收。
Q
您的作品大多是什么题材?跟您的学习、工作经历有关吗?
骆同彦:我从小生长在煤矿,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下井了,先后做过采煤工人、机电工、办公室内勤,后来又到过电讯科、宣传部,现在在矿上的纪委工作,所以,我的作品大多是以峰峰矿区、以煤矿生活为背景。
Q
您通常都是什么时间创作的?您的写作习惯是什么?
骆同彦:上班时间事情琐碎,所以我都是晚上在家写作的。我母亲身体不好,现在和我一起住。每天晚上,等她睡着后,我就开始一个人写东西了,这时候周围很安静,能够静下心来搞创作。一般会写到凌晨两点左右。我的生活比较有规律,每天早晨6:10起床,吃罢早饭,时间早,就利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阅读。平时也是,有闲余时间都用在阅读上。晚上,再拿出来前一天写过的东西,从头到尾读一遍,再继续写。写作以来,差不多一直是这个习惯。
Q
在写作的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很艰难的时候?有想过放弃吗?
骆同彦:谈不上困难,困惑和犹疑还是有的。我写东西完全是出于喜欢和兴趣,没有把它当做谋生工具,所以自然不会因为写作造成什么精神、生活上的压力。对于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我会努力做好。
Q
您认为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是依靠灵感、顿悟吗?
骆同彦:要想写出好作品,大量的阅读是必须的,好多经典的书籍,我会反复读很多遍,除了读旧书,还要多买新书,我每年都会花3000元左右买书。记得有一年,我总共买了115本新书,还都读完了。读书多了,积累自然也多,再加上多做读书笔记、多思考,写起来也就不觉得多么困难。至于灵感,我觉得是靠不住的。因为写作是个苦差事,绝对不可能是一次两次偶然闪现的灵感就能成就一个作家的,只有多读书,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Q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您对峰峰的青年朋友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骆同彦:我在上海参加“文学周”活动的时候,深刻感受到那里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热爱读书的群体非常多,很多读书讲座现场爆满,没有座位,年轻的大学生们就是在人群后面站着也要把讲座听完。这是一个整体向上的时代,青年人是时代建设的主力军,一定要多读书,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努力为繁荣咱们峰峰的文化事业做贡献。
骆同彦发表作品目录:
●2018年第1期《名作欣赏》发表评论《寻找文学地图的写作者——王苏辛小说集<白夜照相馆>》;
●2018年第3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小说世界里的工厂风情与悲歌——刘建东小说集<黑眼睛>》;
●2018年第3期《阳光》发表短篇小说《意外事件》;
●2018年第4期《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谢庄的尤大》;
●2018年第3期《收获》,发表中篇小说《面花年二》;
●2018年第10期《阳光》发表评论《陷入无限劫争的人生》;
●2018年10月出版的《光不灭——文学中的孙诒让》(程德培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收录文学评论《大师远去,光无能灭》;
●2017年第1期《青年文学》发表中篇小说《独手窦五》;
●2017年第1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非经典阅读实验——王秀云的两个小说》;
●2017年第2期《飞天》发表评论《在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弋舟小说<所有路的尽头>》;
●2017年的5期《山东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他已不再是我》;
●2017年第5期《南方文坛》发表评论《镜映现实的历史影像——杨晓升系列医疗小说》;
●2017年第9期《上海文化》发表评论《一个颠错世界的旁观者——谈祁媛小说》;
2017年第11期《青年文学》发表文学对谈《有力量的作家会制造泥沙俱下的浑然景象——关于迪伦马特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
●2017年第12期《山西文学》发表评论《重逢事实的纪念册——弋舟小说集<丙申故事集>》;
●2016年12月11日发上海《青年报》新周刊专栏《精神追索的历险者——张楚小说阅读记忆》;
●2015年第7期《散文百家》杂志发散文《时光中慢慢老去的母亲》;
●2015年第11期《湖南文学》发表中篇小说《韦三》;
●2014年第11期《星星诗刊》散文诗版发散文诗一组;
●2013年第5期《阳光》发长篇随笔《我和煤矿散在风中的岁月和故事》;
●2012年第8期《阳光》杂志发长篇散文《一个人和山地相遇》。
另在《文艺报》《文学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2000字左右短评多篇。
分享到:
相关信息
- 峰峰2019马拉松当日封道涉及路段及
- 5月2日2019中国峰峰·企业家马拉松®将在清泉公园火热开跑,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