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晋祠的故事 峰峰矿区历史文化名胜晋祠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9-08-09
晋祠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全国只有山西太原和河北邯郸两座晋祠,邯郸在古代时曾一度属山西省管辖。故两个晋祠一脉相承,是奉祀西周时期晋国(今太原)的诸侯国君唐叔虞和其母邑姜的专祠。随着历史的发展,晋祠由专祠逐渐变成集儒ˎ释ˎ道于一体的综合性奉祀祠庙。
山西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的晋水源头,有难老泉、鱼沼泉、善利泉三泉环绕,使此地赋于诗情画意。山西晋祠内林立有100多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园林。尤其是宋代时重修后的主殿——圣母殿,更是气势非凡,富丽堂皇。殿前是鱼沼飞梁玉石栏杆古桥,此古桥形状奇特,像展翅欲飞的鸟,故称“飞梁”。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赞叹:“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的考古学家郭沫若于1959年作《游晋祠》诗:“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此诗便是对山西晋祠的形象描绘。
河北晋祠位于邯郸市西南40公里处、峰峰矿区南响堂山下的滏阳河源头。响堂山的地层之下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是滏阳河的发源地,故又称滏山。此处是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南有神麇山,北有响堂山,两山对峙,是冀晋的交通咽喉要道。“陉”为山脉中断之处,“山断处出水”,此地群泉翻滚,似釜(锅)中之汤,“滏口陉”之名由此而得。峰峰晋祠坐北朝南,背靠响堂山,面对滏阳河,单院一庙。圣母大殿之下有晋祠泉、滏源泉,泉水从圣母殿下的石洞岩石缝隙中涌出,喷珠吐玉,清辙甘甜,是滏阳河的正源,群泉之首,流量最大,被人誉为“滏阳河源第一泉”。晋祠现有正殿三间,拜殿三间,西有偏殿三间。正殿正中供奉圣母邑姜(老百姓称晋祠娘娘),她的左边供奉眼光奶奶,右边供奉的是泰山三位奶奶,周边是十二美女塑像。拜殿东边供奉唐叔虞、孙大圣,西边供奉财神。西偏殿供奉吕洞宾、观音菩萨等神仙。拜殿门柱上有一副楹联:“晋祠胜境越千年一脉承传,圣母灵迹泽万世源远流长”。以前有东偏殿五间,为道教三清殿,还供奉关羽,岳飞等。现此殿无存。晋祠的东西两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响堂寺石窟和玉帝四明无梁阁。
峰峰晋祠背山有靠,临水有源,高有隐寺佛塔,下有通市路桥,四通八达,得天然钟灵毓秀之气,是大自然形成的一幅天然美妙图画。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庙宇的营造之地,文物古迹众多,有禅宇寺、雍熙寺、竹林寺、古昭关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歌颂此地山水的诗文,九十年代,响堂山晋祠一带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九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峰峰晋祠历史悠久,据《峰峰晋祠简介》:“圣母娘娘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夫人,晋国始祖唐叔虞之母。生前外秀内慧,温文尔雅,勤劳俭朴,慈祥贤达,为武王伐纣平定天下,开创经始大业,立下不可磨灭功勋,堪称一代女性楷模,深受人民崇拜敬仰……。此处由于地形山势泉水河流与山西太原悬瓮山麓相仿,在历史上曾属山西管辖,唐代在此建祠塑像。据现存大明万历年间碑记所载,此地晋祠为圣母娘娘行宫……晋祠背靠青山如鏊,足下泉水如釜,面前河水如练,俯视鱼石可数,殿堂典雅,碧瓦朱甍,雕梁画栋,楹联会声,塑像维妙,栩栩如生,松篁交翠,古碑如林,香客云集,遐迩闻名”。
以上资料讲:“此地晋祠曾是圣母的行宫”,由此可知,峰峰晋祠在3000年前的西周就存在,作为当时皇后的行宫,建筑规模应该是宏伟壮丽的。又讲“唐代在此建祠塑像”,又可知大唐盛世所修建的晋祠是雕梁画栋,气派非凡的。另据资料记载:北齐时的帝王高洋、高欢曾在晋阳(太原)天龙山开石窟建佛寺、起楼观、修建晋祠,并命文人祖鸿勋写《晋祠游记》。北齐时的首都在邯郸市临漳县,临漳距峰峰仅几十华里,北齐时高欢高洋在陪都太原开石窟,建佛寺、修晋祠的同时,也在首都西边的峰峰响堂山开石窟建佛寺,南响堂寺距晋祠仅有百米,对晋祠也应有所修缮。
讲到对峰峰晋祠的修缮,最近有山西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赵凡奇给提供了一条信息:“在明朝万历甲午年,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商人宋存仪等人,到彭城做生意,见晋祠残毁不堪,遂发下宏愿重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翻修的晋祠焕然一新”。关于此事,赵凡奇在2017年夏季到峰峰晋祠查找资料核实此事,终于在晋祠大殿外的西墙上找到了记载此事的石碑,与山西省的史料相符。这是峰峰晋祠在明朝时期的修缮情况。
另据《磁州风物》(峰峰在五十年代前曾属磁州今磁县管辖)讲:“磁州晋祠为单院一庙,建筑年代不详,庙内塑一女像,该像姿态洒脱,口目自然,如笑如语。座下有泉,俗称晋祠泉,为滏阳河源第一泉。古时,这里山环水抱,古树参天,是磁州一名胜之地。此庙有两种神话传说:一说是为纪念一位叫晋祠的善良姑娘舍已救村人而建;一说是为免纳皇粮而建。究其何故,众说不一。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仅就晋祠建筑艺术和独有风景,便足以使人叹为观止,流连往返”。此资料概述了七十年代前晋祠的情况和历史传说,并简略概述了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峰峰晋祠是以著名的晋祠泉和古庙合而为一的名胜古迹。晋祠最美最有特色的就是泉水流量大,清澈见底而甘甜,冬温夏凉。晋祠一带曾:“家家出泉水,一溜十三桥”,桃李芬芳,绿柳成荫,有赛江南的自然美景。这自然美景使那些来往于滏口古城、彭城古城等地做陶瓷、煤炭生意的商人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因此有民谣:“住不完的纸坊店,吃不够的临水饭”。滏口古城当时的繁华景象可以想见。著名的晋祠泉和周围的七十二眼大泉汇流成全长1150公里的滏阳河。滏阳河奔流不息流出峰峰,流经磁县、马头、邯郸、永年、邢台、衡水、沧州、天津等地后,汇入渤海。她灌溉滋润了万亩良田,几千年来造福于滏阳河沿岸的人民,被人们誉为“母亲河”。靠这条母亲河的乳汁滋养,峰峰、磁县、马头一带的人民种植生产出“晶玉稻米雪片藕”而名扬天下,老百姓生活由此变的富足幸福。
2019年4月份,邯郸冀南新区派专人到峰峰晋祠收集资料,取景拍照,说要把这段故事整理成文后,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存起来,以传后世。
在晋祠泉干涸近40年后,第一次神奇般的涌出泉水!除了2016年7月的降雨量大这一客观原因外,也说明近几年国家对峰峰的水资源环境的治理见到了成效,峰峰的地下水资源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峰峰的绿水青山时代已经到来。虽然晋祠泉在出水近两年后又一次干涸,但随着政府治理水资源环境污染力度的加大加强,在南北响堂山上大量种植松柏等树木,使之成林而涵养水源,彻底清理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水泥、电力等原始落后的工业,那么,滏阳河源第一泉——晋祠泉定会涅槃重生,返回人间,永驻峰峰,为民造福。
2016年9月21日邯郸晚报登载的晋祠泉照片——晋祠泉34年后再次喷涌 2017年,在邯郸市旅发大会的推动下,峰峰区委区政府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在滏口陉南响堂风景区内,修建了南响堂石窟博物馆,在滏阳河上架起了飞檐翘角的古式滏口廊桥,使之联通元宝山、老爷山真武观、摩崖石刻景区,为滏阳河、滏口古城平添了几分秀丽景色,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旅游。春暖花开之时,人们登上元宝山,北望响堂寺,真是:“碧云宫里放光彩,紫雾丛中飘瑞霭”。响堂山上的青松翠竹、宝塔、佛殿、石窟、钟楼、山顶长廊、山下新修的古建筑石窟博物馆、两旁阁楼古亭台、美丽的滏阳河廊桥、玉皇阁等真是气象万千。一到夜晚,月亮东升,星汉灿烂,滏口陉南响寺风景区彩灯辉煌,夜景迷人,宛如仙境。
这是建国70年来,峰峰矿区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旁,开发旅游资源的第一次成功的进展,很得民心。“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据载:峰峰的名胜古迹有120多处,胜景迭出,这是难得的、珍贵的、有待开发挖掘利用的旅游资源。
山西晋祠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三眼泉水也几乎干涸,但辛亏他们能及时采取措施,引水补救,现在仍然是清流绕晋祠。山西晋祠中有100多座亭台楼阁,这么庞大的古建筑群大多是50年代后复建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政府早在1954年——1960年期间,曾拨巨款建设晋祠公园,拆迁民房500多间,征购土地300多亩。开挖湖泊,设置游船,翻修大殿、佛寺等。目前晋祠仍在继续扩建、挖掘整理历史遗迹资料。屡次翻修扩建都使晋祠发展壮大,面貌一新。被人誉为:“山西的小江南”。“去山西不游晋祠等于没到山西”。晋祠现在已成为山西省的旅游金字招牌。
现在的峰峰晋祠,是西纸坊已故村民石泰然老人率众集资,在坍塌后的老晋祠遗址上,于1994年重新翻建的。老人的小儿子石玉柱夫妇20多年来,每天去晋祠打扫庙宇,并且定时维修庙宇,无私奉献。2018年8月6日,我看见晋祠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扭秧歌、唱戏,一问才知道是在庆祝晋祠重建24周年。由此可见老百姓对晋祠的爱戴。他们以纯朴的思想观念,无私地保护着家乡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令人敬佩。
峰峰晋祠,经历了历史上的许多磨难,现在虽然看得狭小衰落,但在历史上,峰峰晋祠的建筑曾富丽堂皇,并不逊色于山西晋祠。由于历史上诸多原因:不属山西管辖,工业用水、环境污染等,目前仅存单院一庙。昔日的崇楼高阁、亭台桥榭、巍峨的大殿、喷涌的清泉、青翠的松竹等壮丽景象,已随历史而逝。唯有这太行山、滏阳河、清风明月、历史遗迹、神话故事,还在诉说着她昔日的辉煌。晋祠美丽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那厚重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深深地刻在老百姓的灵魂深处。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强力推动下,峰峰晋祠定会再度辉煌。
作者:王杰英
山西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的晋水源头,有难老泉、鱼沼泉、善利泉三泉环绕,使此地赋于诗情画意。山西晋祠内林立有100多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园林。尤其是宋代时重修后的主殿——圣母殿,更是气势非凡,富丽堂皇。殿前是鱼沼飞梁玉石栏杆古桥,此古桥形状奇特,像展翅欲飞的鸟,故称“飞梁”。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赞叹:“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例,洵属可贵”。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的考古学家郭沫若于1959年作《游晋祠》诗:“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此诗便是对山西晋祠的形象描绘。
河北晋祠位于邯郸市西南40公里处、峰峰矿区南响堂山下的滏阳河源头。响堂山的地层之下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是滏阳河的发源地,故又称滏山。此处是太行山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南有神麇山,北有响堂山,两山对峙,是冀晋的交通咽喉要道。“陉”为山脉中断之处,“山断处出水”,此地群泉翻滚,似釜(锅)中之汤,“滏口陉”之名由此而得。峰峰晋祠坐北朝南,背靠响堂山,面对滏阳河,单院一庙。圣母大殿之下有晋祠泉、滏源泉,泉水从圣母殿下的石洞岩石缝隙中涌出,喷珠吐玉,清辙甘甜,是滏阳河的正源,群泉之首,流量最大,被人誉为“滏阳河源第一泉”。晋祠现有正殿三间,拜殿三间,西有偏殿三间。正殿正中供奉圣母邑姜(老百姓称晋祠娘娘),她的左边供奉眼光奶奶,右边供奉的是泰山三位奶奶,周边是十二美女塑像。拜殿东边供奉唐叔虞、孙大圣,西边供奉财神。西偏殿供奉吕洞宾、观音菩萨等神仙。拜殿门柱上有一副楹联:“晋祠胜境越千年一脉承传,圣母灵迹泽万世源远流长”。以前有东偏殿五间,为道教三清殿,还供奉关羽,岳飞等。现此殿无存。晋祠的东西两旁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响堂寺石窟和玉帝四明无梁阁。
峰峰晋祠背山有靠,临水有源,高有隐寺佛塔,下有通市路桥,四通八达,得天然钟灵毓秀之气,是大自然形成的一幅天然美妙图画。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佛道庙宇的营造之地,文物古迹众多,有禅宇寺、雍熙寺、竹林寺、古昭关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歌颂此地山水的诗文,九十年代,响堂山晋祠一带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九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峰峰晋祠历史悠久,据《峰峰晋祠简介》:“圣母娘娘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夫人,晋国始祖唐叔虞之母。生前外秀内慧,温文尔雅,勤劳俭朴,慈祥贤达,为武王伐纣平定天下,开创经始大业,立下不可磨灭功勋,堪称一代女性楷模,深受人民崇拜敬仰……。此处由于地形山势泉水河流与山西太原悬瓮山麓相仿,在历史上曾属山西管辖,唐代在此建祠塑像。据现存大明万历年间碑记所载,此地晋祠为圣母娘娘行宫……晋祠背靠青山如鏊,足下泉水如釜,面前河水如练,俯视鱼石可数,殿堂典雅,碧瓦朱甍,雕梁画栋,楹联会声,塑像维妙,栩栩如生,松篁交翠,古碑如林,香客云集,遐迩闻名”。
以上资料讲:“此地晋祠曾是圣母的行宫”,由此可知,峰峰晋祠在3000年前的西周就存在,作为当时皇后的行宫,建筑规模应该是宏伟壮丽的。又讲“唐代在此建祠塑像”,又可知大唐盛世所修建的晋祠是雕梁画栋,气派非凡的。另据资料记载:北齐时的帝王高洋、高欢曾在晋阳(太原)天龙山开石窟建佛寺、起楼观、修建晋祠,并命文人祖鸿勋写《晋祠游记》。北齐时的首都在邯郸市临漳县,临漳距峰峰仅几十华里,北齐时高欢高洋在陪都太原开石窟,建佛寺、修晋祠的同时,也在首都西边的峰峰响堂山开石窟建佛寺,南响堂寺距晋祠仅有百米,对晋祠也应有所修缮。
讲到对峰峰晋祠的修缮,最近有山西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赵凡奇给提供了一条信息:“在明朝万历甲午年,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商人宋存仪等人,到彭城做生意,见晋祠残毁不堪,遂发下宏愿重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翻修的晋祠焕然一新”。关于此事,赵凡奇在2017年夏季到峰峰晋祠查找资料核实此事,终于在晋祠大殿外的西墙上找到了记载此事的石碑,与山西省的史料相符。这是峰峰晋祠在明朝时期的修缮情况。
另据《磁州风物》(峰峰在五十年代前曾属磁州今磁县管辖)讲:“磁州晋祠为单院一庙,建筑年代不详,庙内塑一女像,该像姿态洒脱,口目自然,如笑如语。座下有泉,俗称晋祠泉,为滏阳河源第一泉。古时,这里山环水抱,古树参天,是磁州一名胜之地。此庙有两种神话传说:一说是为纪念一位叫晋祠的善良姑娘舍已救村人而建;一说是为免纳皇粮而建。究其何故,众说不一。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仅就晋祠建筑艺术和独有风景,便足以使人叹为观止,流连往返”。此资料概述了七十年代前晋祠的情况和历史传说,并简略概述了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峰峰晋祠是以著名的晋祠泉和古庙合而为一的名胜古迹。晋祠最美最有特色的就是泉水流量大,清澈见底而甘甜,冬温夏凉。晋祠一带曾:“家家出泉水,一溜十三桥”,桃李芬芳,绿柳成荫,有赛江南的自然美景。这自然美景使那些来往于滏口古城、彭城古城等地做陶瓷、煤炭生意的商人们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因此有民谣:“住不完的纸坊店,吃不够的临水饭”。滏口古城当时的繁华景象可以想见。著名的晋祠泉和周围的七十二眼大泉汇流成全长1150公里的滏阳河。滏阳河奔流不息流出峰峰,流经磁县、马头、邯郸、永年、邢台、衡水、沧州、天津等地后,汇入渤海。她灌溉滋润了万亩良田,几千年来造福于滏阳河沿岸的人民,被人们誉为“母亲河”。靠这条母亲河的乳汁滋养,峰峰、磁县、马头一带的人民种植生产出“晶玉稻米雪片藕”而名扬天下,老百姓生活由此变的富足幸福。
2019年4月份,邯郸冀南新区派专人到峰峰晋祠收集资料,取景拍照,说要把这段故事整理成文后,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存起来,以传后世。
在晋祠泉干涸近40年后,第一次神奇般的涌出泉水!除了2016年7月的降雨量大这一客观原因外,也说明近几年国家对峰峰的水资源环境的治理见到了成效,峰峰的地下水资源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峰峰的绿水青山时代已经到来。虽然晋祠泉在出水近两年后又一次干涸,但随着政府治理水资源环境污染力度的加大加强,在南北响堂山上大量种植松柏等树木,使之成林而涵养水源,彻底清理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水泥、电力等原始落后的工业,那么,滏阳河源第一泉——晋祠泉定会涅槃重生,返回人间,永驻峰峰,为民造福。
2016年9月21日邯郸晚报登载的晋祠泉照片——晋祠泉34年后再次喷涌 2017年,在邯郸市旅发大会的推动下,峰峰区委区政府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在滏口陉南响堂风景区内,修建了南响堂石窟博物馆,在滏阳河上架起了飞檐翘角的古式滏口廊桥,使之联通元宝山、老爷山真武观、摩崖石刻景区,为滏阳河、滏口古城平添了几分秀丽景色,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旅游。春暖花开之时,人们登上元宝山,北望响堂寺,真是:“碧云宫里放光彩,紫雾丛中飘瑞霭”。响堂山上的青松翠竹、宝塔、佛殿、石窟、钟楼、山顶长廊、山下新修的古建筑石窟博物馆、两旁阁楼古亭台、美丽的滏阳河廊桥、玉皇阁等真是气象万千。一到夜晚,月亮东升,星汉灿烂,滏口陉南响寺风景区彩灯辉煌,夜景迷人,宛如仙境。
这是建国70年来,峰峰矿区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旁,开发旅游资源的第一次成功的进展,很得民心。“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据载:峰峰的名胜古迹有120多处,胜景迭出,这是难得的、珍贵的、有待开发挖掘利用的旅游资源。
山西晋祠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三眼泉水也几乎干涸,但辛亏他们能及时采取措施,引水补救,现在仍然是清流绕晋祠。山西晋祠中有100多座亭台楼阁,这么庞大的古建筑群大多是50年代后复建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山西省政府早在1954年——1960年期间,曾拨巨款建设晋祠公园,拆迁民房500多间,征购土地300多亩。开挖湖泊,设置游船,翻修大殿、佛寺等。目前晋祠仍在继续扩建、挖掘整理历史遗迹资料。屡次翻修扩建都使晋祠发展壮大,面貌一新。被人誉为:“山西的小江南”。“去山西不游晋祠等于没到山西”。晋祠现在已成为山西省的旅游金字招牌。
现在的峰峰晋祠,是西纸坊已故村民石泰然老人率众集资,在坍塌后的老晋祠遗址上,于1994年重新翻建的。老人的小儿子石玉柱夫妇20多年来,每天去晋祠打扫庙宇,并且定时维修庙宇,无私奉献。2018年8月6日,我看见晋祠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扭秧歌、唱戏,一问才知道是在庆祝晋祠重建24周年。由此可见老百姓对晋祠的爱戴。他们以纯朴的思想观念,无私地保护着家乡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令人敬佩。
峰峰晋祠,经历了历史上的许多磨难,现在虽然看得狭小衰落,但在历史上,峰峰晋祠的建筑曾富丽堂皇,并不逊色于山西晋祠。由于历史上诸多原因:不属山西管辖,工业用水、环境污染等,目前仅存单院一庙。昔日的崇楼高阁、亭台桥榭、巍峨的大殿、喷涌的清泉、青翠的松竹等壮丽景象,已随历史而逝。唯有这太行山、滏阳河、清风明月、历史遗迹、神话故事,还在诉说着她昔日的辉煌。晋祠美丽富于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那厚重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深深地刻在老百姓的灵魂深处。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强力推动下,峰峰晋祠定会再度辉煌。
作者:王杰英
分享到:
相关信息
- 峰峰2019马拉松当日封道涉及路段及
- 5月2日2019中国峰峰·企业家马拉松®将在清泉公园火热开跑,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