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韦武庄香油故事,韦武庄香油香味越飘越远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22-11-13
20世纪80年代,候三鱼的丈夫李九霄在生产队任会计,闲暇时会到队上的香油作坊帮忙,慢慢的,聪明好学的他学会了做香油的手艺。退休后,李九霄便和候三鱼创办了韦武庄第一家香油作坊——“三云香油坊”,2002年李九霄去世,候三鱼便独自撑起了这家香油作坊。四十多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香油已经进入了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但候三鱼始终坚持做手工小磨香油。回忆起起步时的艰难,候三鱼仍深有感触:“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做香油,一天都挣不了几块钱,磨香油的工具也舍不得买,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的”

虽然每天的产量不高,但手工小磨制作不仅保留了芝麻本身的营养价值,还使得香油格外香醇。

走进香油制作间,在三、四十平米的房屋里,摆放着各种筛芝麻、磨香油的工具,浓郁的香气充斥着每个角落,磨好的香油如枣红一般颜色,色泽纯正、香味浓郁,令人垂涎。

而眼前这清亮透明的香油,几乎凝结了候三鱼半生的心血和经验,侯三鱼打趣地说,她这一辈子,用六个字就能总结完毕:淘、炒、扬、磨、搅、舀。

“每天早上四点就起来炒芝麻、筛芝麻、磨芝麻......”据候三鱼说,完成做香油的一整套工序需要近7个小时。长时间的工作,加上极大的体力消耗,候三鱼逐渐干不动了,于是,在2003年,她便把磨香油的重担交到了儿子李志涛身上。也是在那一年,用石磨磨香油的故事在“三云香油坊”正式画上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人工和机器的配合。

李志涛介绍说,虽然现在用上了机器,石磨被替换成了电动磨,捣油的油葫芦也成了自动升降杆,但为了保证香油的质量,一天也只磨200斤芝麻,生产85斤香油,当天生产当天销售完,从不留过夜的香油。

“有了机器之后,人确实省了很多劲儿,不用再一直不停地搅拌了。”李志涛边说边往里边加入沸水,利用“水代法”,根据比重轻重的原理,提取纯正的香油。随着电动晃油机的摇晃,芝麻浆中残余的油分一点点被筛选、分离出来,紧接着他使用铜勺,一点点把附在表面的香油舀出、收集起来。

“志涛,来半斤香油!”还没见人影,就听到了老客户吝大叔来打香油的声音,“我在老乡这儿打了一辈子的香油,这味儿,纯正!”

如今,韦武庄香油的香味飘得越来越远,不但得到了峰峰消费市场的认可,名气也渐渐传开来:村中外出求职、求学、旅行的村民大都喜欢带出几斤香油,慢慢地,韦武庄香油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喜爱。

“每周最少去一次快递站,把香油用快递发出去。”李志涛满脸欣喜地说,“并且每次发出去的量都不小,二三十斤是常有的事!”

一提起“韦武庄香油”,峰峰人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香油之于韦武庄,现已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与一种情结。不知道生长在峰峰的你,记忆中是否也存有它的味道?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