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拨出180亿支持民生建设
在2008到2010这三年,全市向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就达到了350亿元。一大批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上学、住房、看病等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满意,流露在全市人民的笑脸上。
进入2011年,“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执政为民理念,市委
书记郭大建的要求继续在邯郸大地传响。
响应市委的要求,2011邯郸的民生工作力度再加大,全市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计划达到180亿元,全年重点办好15个方面75件民生实事,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
———积极改善就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为重点,扎实开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万人。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技能培训18000人,创业培训3000人;培训农民工60000人。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全市征集见习岗位1000个,为见习大学生支付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补贴,并为其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深化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实现市、县(区、市)、学校三级互联,建立100所中小学校园网,1000个多媒体教室。全市建成1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加固改造学校592所、校舍面积205.29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39344.31万元,完成校安工程剩余40%的加固改造任务。抓好市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市二中新校区一期工程、新建市特教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每县至少再建2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全市建成标准化学校50所。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市农民群众平均参合率达到95%以上,扩大门诊统筹试点范围,新增鸡泽、临漳、魏县、永年4个试点县,试点县达到70%以上。推进市中心医院新区、市第一医院病房楼等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试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开展县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打造一刻钟就医圈。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使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30%,城市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到60%。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建立覆盖城乡保障体系。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工为扩面重点,开展扩面工作。全市城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7.5万人、63.7万人、67.4万人、171万人、41万人。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220万人,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数达到45万人。建立与全省平均保障水平相适应的同步增长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65元、245元、22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1440元、1380元、1220元。保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快居家养老呼叫服务“一键通”网络建设,年底全面覆盖19个县、区(市)。
——落实住房保障政策,积极打造居民“安居”工程。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2500套,解决1692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用地,免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廉租住房管理机构购买住房用作廉租住房房源的免征契税;被拆迁居民因拆迁而重新购置住房的,其购买住房总价未超出房屋拆迁补偿费的,免征契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大帮扶救助力度。为持有《特困职工优待证》的职工和纳入档案管理的特困职工实施救助。全年最少投入100万元,在全市开展“博爱送万家”大型送温暖救助活动,做好日常救助工作。全年最少投入200万元,主要做好先心病患者、白内障患者、妇女“两癌”患者和造血干细胞、器官移植患者的救治工作。为50名残疾人大学生提供教育资助;为70名聋儿、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康复训练;为全市30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为1300名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给予补贴;为30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生活康复等方面的救助;为350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举办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为全市400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安排800人实现就业并开发3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