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张地契现身磁县农家 距今已有240年历史

来源:峰峰信息港 作者: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6-07-11

日前,磁县磁州镇大营村一户赵姓村民在翻修自家老屋时,无意中发现一个装有地契的木盒子,里面装有50张较为完整的地契。这些地契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张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年,距今已有240年历史。

这50张地契时间跨度较大,从清乾隆四十年三 月到民国三十年,其中包括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地契各有若干张,民国时期地契共有10张,具有一定的历史沿革连贯性。地契 材质为宣纸,大部分为油墨印刷。因年代久远,地契纸张已经老旧泛黄,但大部分字迹和印章清晰可辨,除少数有破损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所有地契均详细记录着赵姓家族与本村刘姓、苗 姓、和姓等家族房屋土地买卖内容,其中对地块的价格、范围、买卖双方、纳税等内容均有明确标注。发现地契的赵姓村民称,以前曾听家里老人说过,家中有个木 头盒子,但从父辈起就不知在哪放着,直到最近翻修老屋时才发现,没想到里面装的全是地契。

记者看到,这些地契中还有一张清嘉庆年间的官 契与民契连体的地契。这张地契右侧为民契,使用的是毛笔书写字体,对买卖双方、土地类型、位置、契价等有详细记录,最后落款写有中间人姓名;左侧为官契, 有布政司落款,使用油墨印刷,上有官契编号。两张地契印有几处印章,并在粘连处盖有红色骑缝章。由此可见,这张连体地契是在民间私约的基础上,官方又进行 了认证。

磁县文物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文史专家李江介 绍,清朝地契总体上采取“民写官验”形式,即先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然后由官府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地契进行验核,收取契税,表示官方对地契的承认。清代中晚 期实行的是粘连在“契尾”的验契方式。这种方式从乾隆元年开始一直到晚清,历时一个多世纪。契尾由布政司统一刊印,编号发行,粘在民写地契之后,作为官府 的验契凭证。

李江还介绍说,古时地契分“白契”和“红 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为白契或称草契,加盖州县官印的为官契或称红契,赵姓村民家中的地契多属红契。而像这种家族传承、时间跨度大且保存较 好的,实属不易,对研究清朝、民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经济都有重要价值。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