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邱县一工程工地现1700多年前魏晋古墓 墓葬23件文物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7-05-06

 在邱县城东区人防工程工地发现的砖室古墓葬,经邯郸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连续6天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已于5月3日正式结束。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推断,此墓为魏晋时期古墓。墓葬出土陶器、铜器等各类文物23件,是邱县境内一次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填补了邱县县城区域考古资料的空白。目前,出土部分破损由文物市文物专家正在进行抢救性修复中。

  此次发现的古墓,位于邱县城东区人防工程施工工地,世纪大街与中兴路交叉口东北角。4月25日下午,正在施工的住建局人员发现地表以下7米深处出现青砖断墙,即果断停止施工,在第一时间上报县文保所。28日,受邯郸市文物局委托,邯郸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进驻施工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葬属于砖室墓,用青砖砌成,每块砖环环相扣,砖块大小较为一致,长23—26厘米、宽12.7厘米、厚6.3厘米,一面饰有绳纹,一面为素面。整个墓葬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葬被多次盗扰,填土内包含有大量墓砖。墓道为土坑竖穴,斜坡底3.52米,宽0.96米,深0.1-0.7米。甬道略宽于墓道,长1.72米,宽1.56,残深0.7米。墓室为圆角正方形,墓壁略带弧形,长3.24米,宽3.18米,残深0.7米。墓室内有人骨两具,男性年龄较大,生前身高超过1.8米,女性年龄为30-35岁。随葬品以铜器和陶器为主,陶器有陶俑和陶井、陶灶、陶车、陶马、陶牛、陶鸡、陶碗、陶厕、多子盒等器物,铜器主要有铜镜、铜环和汉代五铢钱以及部分减轮五铢。尤其是出土的陶马,不仅做工精细,而且体态丰满,神采飞扬。

  据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执行领队常波介绍,该墓葬未发现作证主人身份的印章及墓志铭,但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物推断,墓主人生前应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且较为富裕。由于邯郸东部地区的地势原因,平原地带地层淤积较厚,底层变化较大,造成了早期的墓葬很难被发现,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我县及邯郸东部平原魏晋时期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

  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孙海涛对邱县魏晋古墓的完整发掘和全县各级部门高度的文保意识给予积极评价。古墓发现当天,文保所即采取有力措施,在逐级上报县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对古墓进行了调查取证。县领导高度重视,对文物保护做出周密安排和重要指示。教育局迅即通知建设单位以及公安部门进行了现场保护,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古墓葬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彰显文明的载体,也是邱县文化的根脉,正是由于全县上下各级责任部门的密切协作和全体人员极强的文保意识,才使这座1700多年前的魏晋古墓得以完整发掘,避免了文物的流失,为我县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县文保所呼吁全县公民,文物保护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古墓请及时报告文保部门,做文物保护的践行者与志愿者,为建设宜居宜游的秀美邱县而努力。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