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晋滏口古道交通沿线北朝佛教石窟调查研究项目启动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2018-06-08
6月7日上午,“邺晋滏口古道交通沿线北朝佛教石窟调查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峰峰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隆重举行。太原天龙山石窟研究所、安阳龙泉寺石窟文物保管所、安阳小南海石窟文物所,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考古所、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石窟单位和大专院校参加了启动仪式。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馆长赵立春主持会议。会议宣布了邺晋滏口古道北朝佛教石窟调查研究项目组成员和考古调查队组成人员。


赵立春介绍了这项研究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东魏时期,为了解决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日渐严重的胡汉矛盾之“宿疾”,以高欢为首的统治集团建立了一种邺城——晋阳两都并存的都城体系,并在北齐时期继续沿用。这种两京制度的范围并不单纯地局限于邺城、晋阳两个“点”,而是以这两个点为中心,由邺、晋之间的交通路线向周围延伸出一个不规则的面。为了保证高氏统治集团在邺、晋之间的移动,当时的统治者不仅在这个“面”内建立了各种宫殿、仓库及军事等设施,而且还修建了大量的寺院及石窟。随着岁月的流逝,宫殿、仓库等土木建筑的踪迹早已难以寻觅,唯有石窟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些分布于邺城——晋阳交通沿线佛教石窟分别以邺城附近的响堂山和晋阳附近的天龙山为南、北中心,共同组成了一个石窟群带,并随着这个群带的延伸,最终形成一条完整的“佛教艺术文化带”,为我们研究东魏、北齐的宗教、艺术、文化乃至政治、军事等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前,学术界已经都对这条“佛教艺术文化带”上的部分重要石窟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但由于地理偏僻等原因,这条路线上还有大量的中小石窟处于一种被“遗忘”的状态,尚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所以今年三月份经过沟通、研究之后,决定由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太原理工大学、邯郸学院四家单位的相关人员赵立春、于灏、武新华、赵慧、许栋发起成立联合调查、研究小组,拟对邺城——晋阳交通沿线乃至北齐佛教艺术文化带上的石窟遗存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古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石窟的选址、窟龛形制、艺术特征、风格、雕刻技法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尽可能的复原这些石窟的原始功能,探究这些石窟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  计划进度及研究路线  ★

(1)2018年6月上旬正式启动该项目,并对邺城周围及处于邺城佛教辐射范围内的冀南及豫北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摩崖石刻群和其它佛教造像遗存进行全面、详细的测绘、调查,收集、整理各类与之相关的图像及文献资料。

(2)2019年1月——12月,对邺晋古道沿线及其辐射范围内的晋中及晋东南地区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摩崖造像群和其它佛教造像遗存进行全面、详细的测绘、调查,收集、整理各类与之相关的图像及文献资料。东魏、北齐时期邺晋之间的交通以滏口陉为枢纽大致分为两条道路,一条道由滏口陉西北行经太行山黄泽关,到左权,经榆社或和顺,到榆次,达太原;一条道由滏口陉经黎城附近之壶关,过襄垣,达太原。沿路北朝时期的石窟众多。

(3)2020年1月——12月对所收集的图像及文献资料进行排比、整理,展开小组讨论,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评审,力图做出一份扎实完善的研究报告。

★  本项目的预期目标  ★


本研究拟在对邺晋交通沿线东魏、北齐时期的石窟进行测绘、调查、撰写内容总录的基础上,从经典、图像、题记、历史等方面互动关系的角度对这些石窟进行研究,力图对邺晋交通沿线的石窟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而且通过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临漳出土的佛教造像等同时期造像进行比较,窥探邺晋交通沿线的石窟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地位。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对山西、河北小型石窟的更多关注,同时也可以为晋冀豫三省的旅游资源增添新热点。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