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我村 难忘乡愁 | 集贤村也有窑洞~小伙伴们知道吗?

来源:微观峰峰公众账号 作者:微观峰峰编辑 发布时间:06-02

亲,您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厌倦了吗?世界那么大,亲应该出去看看…….或许您也早已习惯了布局工整的北方院落,看倦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苏杭风情,见惯了皇家豪门的官式宅第,熟视了黑瓦白墙的徽式烂漫,但您一定没有见识过响堂山山脚那古老奇特的民居——集贤古村窑洞。



    与陕西窑洞壮阔粗犷的风格所不同,集贤窑洞更加恬淡质朴.



集贤村地处东鼓山脚下,村后山顶即为峰峰矿区最高峰“老石台”,北侧紧临“鼓山第一峡”小鬼道, 南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响堂石窟,而集贤窑洞则隐秘在这钟灵毓秀的景色之中。

集贤古村依山而建,村落顺着沟坡谷地自然展开,星罗棋布的窑洞则紧紧地依附于自然山势,巧妙地与大地形态融为一体,就像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似的,真可谓“景中有窑,窑即是景”。



取之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窑洞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又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水土,节约了耕地。可以说,这是一种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生态建筑,是“天人合一”的最佳典范。

窑洞顶上由粉土夯成平场,上有石磙,农忙时可做为打谷场;而平时就变成了村民观赏风景、聊天弹唱的“休闲广场”。也正是得益于这层厚厚的粉土,窑洞内不仅冬暖夏凉,温度宜人,而且空气新鲜,清静隔音。窑洞外也没有城市里的污染和喧嚣,就连这里的天空也特别清亮,晚上抬头就能看到久违的蓝天和闪烁的群星。




集贤古村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岁月的痕迹愈发让人觉得它的弥足珍贵。有人说,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块石头都在诉说着一个令人动容的传说……

集贤村原名“枣树荒”,所处地块原属金村,本是一块土少石多的萧索之地,当地人少有开垦,因多野生枣树,故被称为枣树荒地。100多年前,武安西部山区灾祸频繁,山民逃难至此,成为枣树荒的第一批村民。迫于生计,他们以种大地(即:给大户种田,户主得七分、本人得三分)为生。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大的窘境莫过于无处可居,而逃难之人一没有财力,二没有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在老村凿建起了窑洞,这样既可遮风避雨,又可抵御野兽的攻击。待到秋收之时,再带着分得微薄的收成,徒步数十公里返回故乡养活家中老小。




就是面对这种困苦的环境,枣树荒人却一代代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或许正是这种“愚公精神”感动了上苍,据传该村老石台上曾落有一凤凰,修炼成仙后,一飞冲天,叫声引来了滏阳河水,干旱的土地得到了滋润和浇灌,贫瘠瘦土变成了沃土良田。有人言:凤凰居此,必出贤人,故后改名为集贤村。之后,到此居住的人由少到多,建造的窑洞也由土窑变成了石券窑,窑洞变大了,也变的更坚固了,然而那份质朴与坚贞却始终如一。


如果说先人建窑洞是生存需要,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生息,人们已经赋予窑洞太多的内涵。正如一位老者所言,虽然已经从窑洞搬出多年,但当提起昔日祖辈所生活的窑洞,总有种特别的感情。在他们眼里,窑洞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而是他们深厚乡土情的一种寄托,更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激励着他们继续砥砺奋进。


如今集贤人依然守望着这片热土,在区委、区政府提出响堂山风景区开发战略后,集贤人亦然决然的舍小家为大家,牺牲自己的利益,顾全大局,为响堂山整体开发做出巨大贡献。相信集贤窑洞别样的风情必定会成为响堂山旅游的新亮点,而集贤人得到的是一个更加美丽的窑洞村落和一个更加富足的未来。(曹晓燕/文图  老曹、莎莎/编辑)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