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峰峰响堂石窟的三十个小发现(6-10)

来源:微观峰峰公众账号 作者:微观峰峰编辑 发布时间:07-17

    6.响堂山石窟的开凿时期你知道吗?

    响堂山石窟的开凿年代在东魏晚期,主体工程的完成是在北齐时期。笼统地说,响堂石窟的开凿时间是在北朝晚期。


    7. 北响堂大佛洞里大佛左侧上方的洞你知道是干什么的吗?

    北响堂北洞、中洞、南洞是北齐开凿的三个大窟。其开凿时间的顺序是北洞中洞稍早,大概在东魏晚期,完成于北齐,南洞稍晚,约在北齐。据资治通鉴记载:“甲申,(高澄)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顶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

    资治通鉴记载的鼓山石窟即指北响堂石窟,据古人考证及今人挖掘,证实了北响堂石窟的北洞窟里的佛像对应着高欢的形象,在北洞窟中心柱窟三面佛像的右面,仅有一佛二菩萨。佛陀正上方有四个小龛,从左到右,目前仅有左数第三个龛是空的,这里据说曾是北齐神武帝高欢墓所在。

    高欢下葬方式,与曹操下葬时的“七十二疑冢”本质相同,都是建造了很多暮穴,但不知道哪一个暮穴藏着皇帝。也就是说,文宣帝高洋为了掩人耳目,在漳水之西埋葬了高欢,但实际上将其葬在了鼓山石窟。据说响堂山开始叫做“享堂山”,而对于现在的“响堂”称谓,都是百姓以讹传讹叫开了。怎么样?古人够智慧吧!



    8.你知道南响堂三大窟分别对应着北齐哪三位皇帝吗?

    南响堂的开窟建造时间是在北齐天统元年,而自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天保之后到南响堂开窟之前(后主天统元年)这段时间,北齐共历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维四个帝王,其中废帝时间短祚且无多大建树,多不被人们提及。除他以外就剩下孝昭、武成与后主三位。这正好与南响堂三大窟吻合。可见南响堂的每个石窟也对应着皇帝的形象。



    9.你知道全国最大的“帝后礼佛图”在哪里吗?

    在中国的石窟雕刻中,提及“帝后礼佛图”大家往往会想到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和巩县石窟中的礼佛图。很少有人知道在响堂山还有一幅“帝后礼佛图”的浮雕,而且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大佛洞帝后礼佛图现存两块,对称地雕刻在窟门的左右两侧。每块构图分为上下两层。从现存轮廓仍可以分辨出原有人物的衣冠发式、羽葆伞盖等。礼佛图中人物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大佛洞前壁壁面在清代踏毁,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民间佛教组织曲沟香社募集资金重新修补了大佛洞石券,并重新彩绘了大佛洞内的石雕佛像。礼佛图的一部分画面被新修的石券挡住。据推测,砌券使用的这些石块当中可能有残毁的帝后礼佛图的石雕,但需要进一步清理发掘才能确定。

    北响堂大佛洞内的“帝后礼佛图”,在场景规模上要大于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堪称全国之最。在雕刻和绘画表现技法上,将石窟雕刻和壁画彩绘完美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也堪称开创了全国的一个先例。


    10. 你知道北响堂石窟里的“东方维纳斯”是哪个佛像吗?

   大佛洞中心方柱左侧龛内雕着一佛二菩萨三尊像,这三尊像与石窟壁面相连,可看出是与石窟同期开凿的造像,其开凿时间应该在东魏末年至北齐初年间。


   该龛被保存最好的是左侧的菩萨,这尊菩萨虽然头部和手部残失,但其身体部分仍保留完好。菩萨像上体微曲,袒露酥胸,仅饰以璎珞项环, 并将单条璎珞斜挎胸前,披帛从双肩自然下垂,搭于左右肘上。下身身着贴体羊肠裙,左脚微微踮起,赤足,脚尖微微点地,整个身体重心似在右腿上。匠师们把这尊菩萨袒露的酥胸,细润手足的肌肤,雕刻得颇有真实性的质感。她站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放松而舒适的感觉,上身裸露肌肤的部分更给人一种强烈的质感。这尊带曲线动态、雅致而优美的菩萨造像,比起早期造像那种庄重威严直立之态,明显地增加了优美的动态,她出现可以说在中国佛教雕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完全打破了在此之前北魏云冈、龙门等石窟中那种传统的僵硬的造像风格。仿佛在一夜间唤醒了沉睡多年的艺术匠人们的雕刻灵感,而使佛教中的人物更加走进生活、走向写实,拉近了佛国与现实社会的距离,也使菩萨更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和亲和力。因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把这尊菩萨像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这尊菩萨像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中国隋唐以后的造像风格,可以说是开启了唐代主流造像“浓艳丰肥”、“细腰斜躯三道弯”的风格的先河。



(赵立春/供稿 老曹、嘟嘟/编辑)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最新资讯

图片新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