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峰峰张庄村村民点赞!他们齐心协力三天修成200米水渠
村中唯一宽敞的主街道 去年7.19,一场大暴雨冲毁了这里的水库、水渠。村里利用大社镇党委政府下发的灾后重建资金重建了水库,但是水库到田地中间的灌溉水渠的修建却成了问题。 你可别看这个水渠小,作用可真不小,旱季,水渠成为农田灌溉的主要通道;雨季,水渠又成为良好的排水渠道。水库、水渠冲毁了,对于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庄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眼看农种的日子越来越近,“重修水渠”成为村里的热点问题。 4月15日上午,张庄村 “党员之家”的党员村民代表在村委会开起了会,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的商讨着重修水渠的问题。镇上统一发放的救灾物资包括水泥、石粉、沙子等原材料是现成的,但是对于没有集体收入的张庄村来说,人工便成了问题。经过一上午的讨论,最后党员村民代表举手表决通过“每家出一名劳力,每天必须保证30人义务出勤出工,工具自备,党员村民代表做好带头作用”。 “说了算、定了干”,开足马力,落地见效,把思路变成具体行动,趁中午村民们都在家,村主任张明江、副主任王振国打开了村委会的喇叭,开始广播宣传上午的决定,发动大家积极参与。 于是在这样一个朴实的村子里,却上演了一幕不平凡的“剧情”。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发扬“后池”精神义务修水渠,解决全村土地的灌溉问题。 清理水渠两边的杂草和杂物 唯一的“大型”农用工具—拖拉机 借用的现代建筑工具--搅拌机 下午2:00,在村外的水库旁,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到80后的年轻人,男女老少自带工具等待命令,有拿钎的、有拿镐头的,反正没有空手来的。村副主任王振国把自家唯一的“大型”农用工具—拖拉机开到现场,运输水泥、石粉。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在张庄得到了绝对的验证。妇女同志们打先头阵,冲在在队伍的最前面,清理水渠两边的杂草和杂物,为“大部队”施工清理障碍。 在现场,村干部借用旁边施工单位的搅拌机,将水泥石粉进行充分搅拌,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小编看到这样一幕幕的场景时,深深地被感动了。 他叫宋义元,是一位65岁的老党员,在修水渠的过程中,因为刚加入的水泥较软,不能用脚踩,同时为了保证水渠表面的平整,宋老双膝跪在坑坑洼洼的地上,用腻子将渠面抹平。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张爱琴,是村里的留守老人,儿女都在外地打工,自己带着小孙子留守在家。听说每家出劳力的时候,二话没说,自己扛着铁钎到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张奶奶那身板绝不输于年轻人。一位群众代表王振山,今年75岁的高龄,脚穿雨鞋,踩在水泥石粉的混凝土中,用腻子将渠面抹平。这种小事可能每天都在发生,但是这些老党员、群众代表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70多岁的留守老奶奶张爱琴身形矫健,不输年轻人 75岁高龄的王振山脚穿雨鞋忙碌的身影 干活累了,大家席地而坐 4月18日,短短的三天时间,200米左右的水渠修成了,解决了400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这就是百姓俗称的“平改水”,不用借助任何的外力即可将水库里的水直接引入到田间地头。 修好的水渠-大家集体劳动的成果 困难面前,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扎实做好自身工作,奉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党员干部必须要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和恒心,抱定必胜的信心,定能拨云见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