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地名的来历及背后故事 这些你都应该知道!
峰 峰
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磁州志》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磁州地方志,当时“峰峰”作为一个地名,还没有记载,在其“寺观”目中有“峰峰庵”记载,这说明这时峰峰村还没有形成单独对村落。“峰峰庵”的命名,与其西临对鼓山有缘。鼓山,又名滏山、响堂山,是太行山东麓对一条支脉,著名的南北响堂山石窟位坐落其间。据宋初《鼓山川记》载:“鼓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南北相对,‘南鼓北鼓,相隔十五’”,“二石”是指形呈鼓状的两座山峰,故时人将建在鼓山下的“寺庵”,命作“峰峰庵”。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蒋摘擢编撰的《磁州志》始有“奉凤”村的记载,为西佐里(乡)所辖对九个村之一,“奉凤”命名也与鼓山有缘。据金史载,金泰和(1201年)年间,有凤凰诸鸟驻落鼓山,谓“石台呈圣”,此石取名“石圣台”(在鼓山主峰老石台南,海拔782米),此石当时以祥瑞之兆轰动朝野,“章宗以其事告宗庙,诏中外”。到了清康熙年间,峰峰当时已形成村落,村民以村西的鼓山,在金代有凤凰驻落之典,借百鸟朝凤,呈瑞祥之意,取名“奉凤”。
据《河北省矿产志》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磁州官矿拟“于峰峰地方设立公所”办矿采煤,说明在宣统以前“奉凤”已被“峰峰”取代,这是关于“峰峰村”的最早文献记载。因“奉凤”虽典雅,但终不如“峰峰”通俗易记,况且“奉凤”与“峰峰”同与鼓山同源,也同音,由“奉凤”转化为“峰峰”顺理成章。所以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黄希文编撰的《磁县县志》正式有了“峰峰村”名的记载。
现在的“峰峰”,广义指峰峰矿区,狭义指峰峰镇和峰峰村。